



用过墨水屏设备的人都知道,翻页时总有种"慢动作"的感觉。这是因为墨水屏依赖物理粒子移动显示内容,刷新一次需要0.5-1秒,而普通手机屏幕每秒能刷新60次。这种特性导致看视频、玩游戏基本没戏,快速滚动文字也会出现残影。但有趣的是,这个缺点恰恰成就了它最大的优点——超低功耗和类纸观感。
亚马逊Kindle就是个经典例子。它把低帧率特性转化为"专注阅读"的卖点,通过局部刷新技术让翻页速度提升到可接受范围。在显示静态文字时,墨水屏根本不用刷新,这就解释了为什么Kindle充一次电能撑几周。相比之下,用手机看半小时电子书可能就要掉电10%,这就是帧率差异带来的直接结果。
墨水屏最适合三类场景:一是长时间文字阅读,比如看小说、刷文档;二是需要持久显示的场合,像超市价签、会议室日程牌;三是强光环境使用,比如户外看电子书。反过来,需要快速交互的场合——比如刷社交媒体、看教学视频,还是老老实实用普通屏幕吧。现在有些国产墨水屏手机通过牺牲显示质量来提高帧率,其实已经偏离了墨水屏的设计初衷。
最近推出的彩色墨水屏和Kaleido 3技术让刷新速度提升到15帧/秒,勉强能看PPT动画。不过要注意,提高帧率通常会牺牲对比度和续航。对于普通用户来说,最好的解决方案其实是"各司其职":阅读用墨水屏,娱乐用普通屏。就像很多人同时带着Kindle和智能手机出门,这不叫折腾,而是懂得把合适的技术用在合适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