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你可能没注意过,超市里价签上的"9.9"和"10"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。心理学研究发现,左边数字越小,越容易让人产生"划算"的错觉。比如"19.9元"看起来就像十几块钱,而"20元"就跨入了二十元档。这种定价策略叫"左数效应",是超市最常用的心理战术之一。
第一种是"去零整法":把10元写成9.9元,100元写成99元。某连锁超市测试发现,改成这种写法后零食销量提升了17%。第二种是"分角必现法":标价时故意带角和分,比如28.8元比29元显得更精确可信。第三种是"对比显示法":在原价旁边用更大字号标促销价,某生鲜超市用这方法让促销商品转化率提高了23%。
很多超市在换季清仓时会犯一个错误:把"原价399 现价199"写得一样大。其实应该把原价缩小、现价放大并用红色突出。还有个常见问题是电子价签更新不及时,有顾客反映遇到过扫码价格和标价不符的情况,这直接导致客诉率上升。最糟糕的是手写价签,某社区超市因为员工字迹潦草,被投诉"把6.8元看成8.8元",后来全部改用打印价签后投诉归零。
上一篇:超市价签摆放如何影响顾客体验?超市价签摆放标准与优化方案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