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电子桌牌通常部署在会议室、酒店前台等开放场景,通过Wi-Fi或蓝牙联网展示信息。但许多厂商为降低成本,使用老旧操作系统或默认密码,导致设备像"裸奔"——某客户就曾因桌牌系统漏洞,被黑客植入恶意代码循环播放不良信息。解决方案是从硬件层入手,选择预装安全芯片的机型,并强制定期自动更新补丁。
某连锁酒店曾因电子桌牌后台管理系统遭入侵,导致客户预订信息大面积泄露。调查发现是运维人员用"admin/123456"这样的弱密码登录云端管理平台。针对这类痛点,建议采用三层防护:设备端数据传输加密、管理平台动态令牌验证、敏感信息展示时自动打码,就像给数据穿了件防弹衣。
很多单位反映员工常误触屏幕设置导致系统异常,或随意插U盘导入文件带来病毒。某企业通过预装"傻瓜模式"解决——锁定所有设置界面,文件仅能通过加密企业微信传输,就像把智能手机变成了老人机。同时配备行为审计功能,谁在什么时候操作了什么一目了然,既保安全又便于追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