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提到水墨屏(也叫电子墨水屏)和液晶屏(LCD或OLED)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价格差异。直观上,水墨屏设备似乎更贵,比如同样尺寸的电子书阅读器比平板电脑价格更高。但真相没那么简单。如果单看屏幕生产成本,液晶屏其实更占优势,尤其是大规模量产的普通LCD屏。但水墨屏设备价格高,往往是因为它的市场定位小众、产量低,加上技术专利集中在少数厂商手里。所以“谁更贵”得看比的是屏幕本身还是整机价格。
举个例子,一款6英寸的水墨屏电子书可能卖上千元,而同尺寸的液晶屏手机可能只要几百块。这里的关键在于“用途”。水墨屏主打护眼和超低功耗,技术门槛高,比如元太科技垄断了全球大部分产能,厂家议价空间小。而液晶屏产业链成熟,从低端到高端产品线丰富,竞争激烈,价格自然压得低。此外,水墨屏设备通常针对特定场景(如阅读),厂商会在其他配置(比如处理器、外壳材质)上做溢价,进一步推高价格。
从趋势看,液晶屏尤其是OLED屏仍在快速迭代,成本会随着技术普及逐渐下降;而水墨屏如果突破刷新率和色彩限制,可能会应用到更多领域(比如电子标签、广告牌),产量增加后价格也有望降低。不过,两者的定位差异决定了价格不会完全趋同:液晶屏追求显示效果和多功能,水墨屏专注护眼和续航。对消费者来说,按需求选择比单纯比价更重要——毕竟,买来看书的不会因为液晶屏便宜就放弃水墨屏的舒适体验。